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yichunwx.com

第151章(1 / 2)

跟在他身边的太监李玉领命出去便耸拉了眉毛,叹着气抬抬手,命人去造办处传话,万岁爷这一日一个新念头,造办处的匠人头发都快愁秃了,上一个还没弄出来,这下一个又来了!

“可怜呐。”李玉弹了弹袍子,心中暗叹一声。

不过这叹息还没落下呢,就听殿内“哎呦”了一声,李玉连忙急匆匆入内,便见其他伺候的太监扶着捧了肚子上茅房的乾隆进了专用来放恭桶的十八扇象牙雕花屏风之后。

李玉瞥了眼桌上,皇上吃了两块西瓜。

怕不是闹肚了?

此时的乾隆和李玉都还不知日后乾隆只要又兴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之举,就会闹肚子,若不收回成命、拨乱反正,都下不来恭桶。

【听说这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

林菱在直播间介绍了一声,确实挺好看的,但她对此比较淡定,没觉得特别震撼,反倒两个爷爷看得哇哇赞叹,五叔爷爷还举起手机录了超长的视频,一看就是要带回去跟同村的阿公阿婆们炫耀的。

看完了喷泉,三人继续往南走。

林菱一路走,就一路买吃的,她原本下午还想去钟楼小区吃小吃的,结果在酒店一睡起来天都快黑了,于是直接就来了不夜城,听说这里头也有许多好吃的,那她就不客气了!

汉朝,汉武帝看着林菱每家卖吃食的铺子都凑过去尝,没一会儿时间就见她买了脆皮八宝甑糕、熏肉大饼、杏酪酥、胡麻肉饼、汤圆奶茶、小镜糕、胡麻饭、团扇酥、豆花泡馍、搅团……

虽然她每次都只买一份或者两份,和两个爷爷一人掰一点、一人拿个勺每人挖一口,但也……太能吃了吧!

他也有点想吃,他都没吃过。

尤其那个豆花泡馍,看林菱吃得两眼发亮呜呜作响,就知道是个美味!刘彻目不转睛地看那店家将锅形的面饼用快刀削成了叶子状的薄片,再从另一个锅里舀出一大勺热腾腾、鲜嫩爽滑、煮而不散的雪白之物,最后浇上红色油汪汪的佐料,撒上些胡葱,便让林菱吃得酣畅淋漓。

那白色的“豆花”,不知是怎么制成的,瞧着如琼浆玉液一般,他实在是心痒痒,正想问,谁知直播间已经有人问了:

【大汉棋圣:趁着享用美食的空隙,林爷爷不如来讲讲这道豆花泡馍的历史吧。】

好好好,这人是谁,如此与他心有灵犀?刘彻好生想了想,忽然涌上一种古怪的感觉:大汉……棋圣?

这名号……不会与阿爹当年那件事有关吧?

刘彻还想到先前他想改名字时,那么多与猪有关的id中,还有个叫:“大汉棋圣的掌上明猪”的昵称,所以这个人……想必是阿爹了吧?

可恶,这“直播系统”也太过促狭了!

林菱看到这个问题,一边把豆花泡馍咽下去,一边说:

【这个我知道,这个都不用问我爷爷,豆花其实就是豆腐还没压成形的初始形态,而豆腐正好起源于西汉,是当时的淮南王刘安发明的,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听说汉武帝还挺尊重这个叔父的。】

刘彻大喜,原来是刘安!

刘安著书立说,还修建孔子庙讲学,是个文辞辩博之人,刘彻经常与这个叔父书信往来,刘安若有献上他的新作,刘彻也是每每读之都喜爱万分,全都秘藏在宫中的。

叔父竟然还发明了美食,真是才子啊。

汉景帝朝,刘启也有些欣慰,因为七国之乱中,刘安虽然也蠢蠢欲动,但最终被国相劝谏,没有参与七国之乱,当时,淮南国相还据城防守叛军,因此刘启便对刘安的印象也还不错。

【不过刘安后来谋反了。】

刘启:???

刘彻:???

【豆花泡馍这道菜好像是宋朝出现的,而且苏轼还吃过,吃完了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形容这种南北结合的美味,啧啧称奇:“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不愧是北宋美食家苏东坡啊,还有他没吃过的东西吗?】

【幼儿园扛把子:这要看苏轼被贬去了哪里哈哈哈,感觉他去哪里都能字面意思的“吃得开”。】

【丧彪他们为什么叫你咪咪:不过只有杭州是例外,苏轼贬到哪儿吃到哪儿,只有到了杭州,他被逼得发明了东坡肉。】

北宋,苏轼:“……”

他真的不是这样的人!被贬的时候他明明是很伤心的!

还有杭州……他任当地太守时光顾着整治东湖了,好似的确没吃上什么好吃的,不过这东坡肉是他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开荒种田、过于贫穷才发明的,并非因杭州无美食而发明。

但他格外好吃这事儿……如今他好像跳进东湖都洗不清了。

苏轼欲哭无泪。

林菱说完,差不多也吃够了,就看了眼自己做攻略时记录的演出表,一看不得了,连忙叫上两个爷爷:“贞观之治的表演要开始了爷爷!我们快走,去找李世民骑马的雕像!”

唐朝,李世民瞪大了眼:“还有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